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地震是纵波还是横波这个问题,地震波s波和p波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中纵波属于推进波,传播速度较快,为5.5-7km/s,在地震时先达到震中。而横波为剪切波,它的传播速度较慢,为3.2-4.0km,所以较纵波而言到达震中的时间较长。
横波和纵波的主要区别在于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的关系。对于纵波而言,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一致,它的传播速度较快,振动从地下传播至地面,引起地面上下振动,它的破坏性相比较小。
地震被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
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4.0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发生时,首先是从震源纵波(又叫P波)跟横波(又叫S波)2个地震波发生。
P波在地壳的浅层以毎秒约6km的速度,S波以毎秒3.5km的速度传播.因为P波跟S波传播的速度不同、首先会感觉到(P波)的小小的晃动、然后是大的晃动(S波)开始。离震源越远这个间隔就越长。
另外震源比较浅的地震、在地表传播的叫表面波.大的摇晃会跟在S波后面出现.由于纵波衰减快,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动。
在一般情况下,地震时地面总是先上下跳动,后水平晃动,两者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可根据间隔的长短判断震中的远近,用每秒8千米乘以间隔时间可以估算出震中距离。
关于地震是纵波还是横波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