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道德是底线还是规矩是底线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道德底线什么意思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所谓道德底线,就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对社会成员而言,社会道德底线是: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道德底线的某些部分与法律接壤,某些部分与法律边线间存在“交叉地带”.(摘自《青年研究》)易中天--关于道德底线的评说。底线是属于内心的。就是我不作恶,决不作恶。我做事情再怎么样,哪怕做一些不好的事,也要有一条底线,不能突破。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不杀人。就算被人看见了,也不能杀人灭口。或者说,我偷东西,但我不奸淫。就算女主人国色天香,也不能见色起心。再比方说,我偷东西,但我只偷富人的,不偷穷人的,或者决不偷人家的活命钱,救命钱等等。这叫做“盗亦有道”。这个底线从哪里来?从自己来,只能来自每个人自己的道德观和道德感。所以底线是由道德来负责的,我们也称之为道德底线。
1、我们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因为道德的范畴要大于法律的,遵守法律就是遵守最基本的道德。
2、(一)道德与法律的辩证关系。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范畴。他们既有相同的约束,也有很大不同(产生的条件、表现形式、适应范围、作用机制等都不同)
3、(二)法律是强制性的,道德更多是自我约束的。很多时候仅靠道德约束是缺乏约束力的。只有以法律为底线,才能更好弘扬道德、宣传道德、保障道德。
1、底线是个汉语词汇,一般是指:最低的限度,必要条件,事情在能力范围前的临界值,潜藏在敌人内部的人。
2、底线,就是最底的水平线,是最下的水平,所以底线是多与少,高与低的辩证,是垂直方向的量,底线是做人与处世对人格的遵重,也就是人格遵严原则可因生命的生长成熟而变化,但底线是无法更变的立世根本。
3、原则是建立在底线之上的做人处世的规则与规范及宽容度,原则是对与错,是与否的辩证,是水平方向的量。
4、底线在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中,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某项活动进行前设定的期望目标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
1、限度不同:原则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般来说底线是不能退让的,没有能够忍受的余地,但是原则还要一部分的变通空间。
2、对象不同:原则更针对个人,一般是用来规范自己的。而底线则是限制别人的,别人做了什么事触碰到我的底线。
3、含义不同:原则是个人做事所参考的标准,而底线是指一个人做事的最低标准,本质上来说是有区别的。
4、“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这两个概念所分别标志的乃是道德主体活动的限度和法律主体活动的限度。故强调“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其实质在于提醒道德主体和法律主体应当保持其活动的适度,即道德主体应当遵守道德准则,法律主体应该遵守法律准则。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